胡锡进:不赞同湖南师大在网上批评的压力下将自己帖文中“胡适”删掉

作者 : 菜心哥 本文共1317个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分钟 发布时间: 2025-03-16 共197人阅读

老胡之前明确表达网友们有权利严厉批评胡适历史上、尤其在解放战争中的严重政治立场错误,但我反对把胡适的名字变成网上的一个禁忌词汇,因此不赞同湖南师大在网上批评的压力下将自己帖文中“胡适”的名字删掉,尤其不希望这种面对激进主张的后退成为一种示范。有一些人指责我故意回避了胡适在抗日战争中主张投降的汉奸行径。对于这些争议,老胡询问了DeepSeek,让它来做一个公共回答。

我的问题是:胡适在抗战中都有哪些投降主张?DeepSeek的回答全文如下:

————

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8-1942),主要负责争取国际支持,尤其是美国的援助。关于他在抗战期间的主张,存在一些争议,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抗战初期的态度:和谈争议

– 1937年七七事变后,胡适曾短暂参与过国民政府内部关于“对日和谈”的讨论。他认为中国军事实力薄弱,难以速胜,主张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时间,甚至提出“忍痛求和”的建议,以避免全面战争对国家的毁灭性打击。

– 这一立场被部分人解读为“妥协”或“投降”,但实际上,胡适并非主张无底线投降,而是希望通过谈判拖延时间,争取国际支持,并推动国内改革。他后来也公开表示,若日本提出的条件损害中国主权,必须坚决拒绝。

2. 转向坚决抗战

– 1938年后,随着战争的扩大和日军暴行的加剧,胡适的态度发生转变。他接受任命担任驻美大使,全力推动美国对华援助,并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制裁日本。

– 他在美国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强调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并成为“苦撑待变”战略(即坚持抗战直到国际形势变化)的重要倡导者。他的努力为争取美国《租借法案》援助和舆论支持发挥了关键作用。

3. 对“投降”主张的澄清

– 胡适从未公开主张向日本无条件投降。他的早期建议更多是出于对国力差距的担忧,属于战略层面的讨论,而非政治立场的妥协。

– 在《胡适日记》和私人信件中,他曾反思早期对日态度的局限性,但始终坚持民族独立的底线。例如,他明确反对汪精卫的叛国行为,并称汪的“和平运动”是“民族的耻辱”。

4. 历史评价的争议

– 胡适早期的和谈建议在战后受到部分批评,尤其是来自左翼阵营的指责,认为其“动摇抗战决心”。但主流历史研究普遍认为,他在抗战中后期的贡献远超早期的争议,尤其是对美国援华政策的推动功不可没。

– 需要区分的是,胡适的“和谈”建议与汪精卫的“投降”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内部策略讨论的一部分,后者则是彻底投敌叛国。

总结

胡适在抗战初期的确有过通过外交手段避免全面战争的建议,但这并非“投降主张”,而是基于现实考量的战略探讨。随着战局发展,他坚定转向抗战,并通过外交努力为中国争取了重要支持。他的角色更应被视为复杂历史情境下的务实主义者,而非投降派。

————

上边完全是DeepSeek的回答,老胡不负责它的准确性,我只提供一个“兼听”的机会。我的困惑在于:胡适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任驻美大使,“主张投降日本”的他是怎么混下来的?如果他是汉奸级的投降派,为何战后没被追究,反而进一步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重用?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希望对我本人的指责者们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来源:凤凰网

作者:胡锡进

及时获取最新有质量的电商资讯、应用等,精彩不断。
老菜心 » 胡锡进:不赞同湖南师大在网上批评的压力下将自己帖文中“胡适”删掉

常见问题FAQ

我的菜园社区手机或电脑登录不能验证手势问题的解决方法
手机或电脑的浏览器开启了广告过滤的原因,进入浏览器设置关闭就可以了,登录保存后可以再打开广告过滤。
为什么上传的头像图片不能更换?
为了防止部份注册用户上传色情、血腥等违规图片,一经发现会被删除。若误操作上传了异常图片可联系客服处理或已被删除的可再次用同一邮箱注册。
为什么看不到投稿文章草稿?
首先建议打开电脑端注册帐号,虽然手机端也能投稿,但电脑端体验好,而且可免密登录。 投稿文章草稿在顶部导航-登录/PC,在这通过密码登录后可以看到(如果还是跳到用户中心就是没有开通)。首先投稿第一篇没有图片的文章进行申请,然后联系客服通知管理授予您角色为贡献者,您就有自己的文章后台了。投稿文章认真写好可以发布了需再次通知客服,否则本站不会发布。

发表回复

草根般深入探索与分享就在我的菜园

立即查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