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递表,五次失效,货拉拉冲刺IPO像给资本市场设了闹钟。 2025年10月,距离货拉拉第五次向港交所递表已过去整整半年。按照它自2023年3月以来“每半年一次”的精准节奏,第六份招股书大概率将在本月刷新。若如期发生,货拉拉将创造港股史无前例的“两年六刷”纪录。 第一次:2023年3月28日 第二次:2023年9月28日 第三次:2024年4月2日 第四次:2024年10月2日 第五次:2025年4月3日 来源:港交所披露易网站 港交所规则写明:招股书6个月不聆讯即自动失效。10月4日消息,港交所披露易网站显示,货拉拉于4月递交的上市申请,显示已失效,这意味着货拉拉第五次冲击港股IPO再次失败了。 ● 盈利了,估值却缩水250亿 回顾最新货拉拉最新招股书,2024年营收1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经调利润5亿美元,连续两年盈利,全球闭环货运GTV市占率53.4%,稳居第一。 然而,估值却从2023年的900亿元人民币跌至2024年的650亿元,一年蒸发250亿,跌回2021年水平。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理由集中在三点: 1、盈利质量高度依赖司机 2024年51.7%收入直接来自司机(30.7%抽佣+20.7%会员费),司机端贡献占比超八成,被质疑“靠压榨司机赚钱”。 2、监管红线高悬 2021—2023年,交通运输部因“随意调价、多重收费、抽成过高”等问题累计约谈货拉拉12次,公司至今未取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3、多元化业务仍在“烧钱” 2024年零担、搬家、企业物流等多元业务同比增长51%,收入占比升至33.1%,但毛利率低于平台主业,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 盈利模式的“原罪” 货拉拉的核心商业逻辑是“轻资产平台”:不持车、不雇司机,只靠匹配信息抽佣。但问题恰恰出在“平台—司机”利益分配: 1、抽成比例不透明:司机端反映实际抽成普遍高于25%,高峰期可达30%以上,而平台对外宣称“平均18%”。 2、会员费变相涨价:2024年会员费收入占比下滑至20.7%,但单价提升,司机吐槽“不交钱就降权,订单量直线下滑”。 3、算法黑箱:2025年9月,货拉拉首次公开“行为分”算法规则,成立外部顾问团,试图缓解“算法压榨”质疑,但司机代表要求“抽成上限写入规则”,目前仍未落地。 监管层面,“定价权”已被纳入交通部2025年重点整治名单。若未来强制要求平台设定抽成上限,货拉拉的主营盈利模式将面临系统性冲击。 ● 监管红线再次升级 更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距离此次“失效”仅11天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刚刚对货拉拉进行约谈,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规定,落实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及时规范经营行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披露,此次约谈聚焦六大要求: ①严格遵守《反垄断法》; ②落实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 ③及时规范经营行为; 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⑤维护司机与消费者合法权益; ⑥推动平台规则和算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表面上,约谈与上市这两件事并无因果关联。但当货拉拉的商业模式被监管部门与公众同时追问时,它的故事还能完整的讲下去吗? 在反垄断、算法透明、司机权益等等这些实际问题面前,货拉拉需要给出答案。 ● 编后语 有业内人士分析,货拉拉每半年更新一次招股书,是用上市预期稳住核心团队,也给背后的股东一个“交代”。当然,也有人称货拉拉递表动作本身就能带来媒体曝光,节省了一大笔品牌广告费。哪怕最终无法上市,也比“躺平”更有战略价值。 不过,有专家预判,第六次递表有可能是货拉拉的“终极一战”:若再失效,股东将失去耐心。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菜心
( 闽ICP备16022933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0 07:37 , Processed in 0.0192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Lucaixing!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